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一条躺在大地的多足蜈蚣,以加强对西西域、南吐谷、北突厥等国的威慑和控制。
“大伯,我还有一个建议要补充。”
“什么建议?”杨坚没好气的瞪着杨集。这小子打小就鬼主意多,可是他向来只负责提建议,做事和建议都缺少全局观点,说什么都是轻率由心,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提意见,至于具体方案什么的,一概不管,搞得他这个皇帝都像他的狗腿子一般,可是如果不理会吧,他的建议又确实相当好。
虽然说有眼高手低的嫌疑,可是满朝文武都提不出来,他却想到了,这就是本事了,至于执行方案什么的,有大把人去草拟。
“我准备在凉州办学。”杨集把刘焯之事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,接着又将爵位换取孔家支持二刘义疏的设想也说了,最后道:“在外族问题上,士族开口闭口述说仁道,张口闭口说上国当以仁义为本,番邦小国需以教化为上。而凉州大地有汉人、羌人、胡人、鲜卑人、突厥人等等种群,我们在凉州办学教化,与士族推崇的教化符合,他们若是反对,那就是自扇耳光了。”
“办学啊?”杨坚的脸上露出了无奈的怅然之色。
他为了打破世家门阀对地方政权的控制,把地方官吏的任免权收归朝廷,于是规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三人,参加秀才、明经科的考试,以取代九品中正制。但是教育的优势依然集中在世家门阀,大量优秀人才依旧出自门阀士族;寒门方面,除了特别的优秀人才有一线机会,余者概不足论,但是这样的人只能是凤毛麟角,所以哪怕是公平考试,依然是门阀士族的天下。
况且各地推上来的士子,九成以上都是世家门阀私学中的子弟、门生,考试的结果反而让世家门阀进一步壮大,从中冒头的寒士为了自身仕途和利益,无不例外的投靠了世家门阀,最终使世家门阀获得了更多的外援,声势更大。
有鉴于此,杨坚于是在全国各地兴办教育、为国养士,只要如此坚持几十年,必将成果斐然,而从千千万万人口中脱颖而出的顶级寒门士子,未必争不过世家门阀子弟。
但是办学之举,遭到关陇贵族、山东士族、南方士族等等利益集团一律反对,若是继续执行下去,这几大政治集团必将走向一起;而走向一起的结果,便是足以改朝换代的乱世到来。杨坚无奈之下,只好向现实妥协,下令废除国子学、四门学(京城小学)、州学、县学,唯置太学博士二人、学生七十二人。
刘炫当时上表:说学校泽被万世,不应该废止,情感和道理都很恳切,但是杨坚的大局观远非刘炫能及,自然没有采纳刘炫的建议,将废学之事执行了下去,但是刘炫是纯粹的文人,既不懂政治妥协艺术、不懂大世形势,也没有意识到杨坚的无奈妥协,后来联合刘焯,不甘心的屡屡上表,终于惹恼了许多人,渐渐地就无法在官场立足,杨坚屡次用他们,而他们屡次被同僚、士林压了下去。
杨坚把二刘压制下去,何尝不是是在保护推崇文教的火种?
后来他把刘焯、刘炫派到蜀王杨秀府下做事,一方面是借杨秀之权保护二刘。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杨秀领会他推广文教的用意,将二刘的价值在益州发挥出来,然而杨秀却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主,不仅没有使用二刘,还折辱他们;将刘焯发配到边远充军、强迫刘炫给他当门卫。直到杨秀被废掉蜀王,刘焯、刘炫才重新得到起用,分别担任太史司历、凉州士曹。在朝中的刘焯不出意料的又被挤下去了,而刘炫在凉州混得好端端的。
如今,他的侄子终于发现了二刘的价值,并准备将他念念不忘的学堂在不怎么受人关注的凉州开办,杨坚自然不会反对,当回想到杨集讨要纸匠改进纸张时说的话,便说道:“你可以让二刘在凉州办学,也可以采纳他们的义疏教学。但是他们二人的义疏尚未成熟,且没有形成统一理论体系,暂时不能将他们的义疏作为全朝推崇的《五经正义》,你让他们办学之余,继续对五级释义进行改进,等他们做到尽善尽美、孔家无话可说,再去和孔家谈条件。”
“喏。”杨集应了一声,又说道:“另外还有一个与赈灾有关的建议。”
“……”杨坚、杨广顿感无语了,你小子不是说只有一个吗?怎么连串的来了?感情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啊。
杨坚示意道:“说吧。”
“杨仆射的第二个赈灾方案,是号召王公大臣、民间富户参与赈灾,之后给他们名气、地位,那些不差钱的家族、商户定然喜闻乐见,之后必将因此在民间拥有巨大的美名、良好的口碑;我们皇家作为天下之表率,若是毫无作为,不仅说不过去,而且还相当难看。我认为我们杨家各府也可以捐出钱粮,然后统一由宗正寺以皇家、皇族的名义去赈灾,以此提升皇家在民间的口碑和名望,提升皇族高尚、博爱、仁义、仁慈的形象。”
宗正寺掌管皇族事务,管理皇族、宗族、外戚的谱牒、守护皇族陵庙,同时还管理天下道士、僧侣的名牒。但是这个机构给世人的感觉更多是皇族的私器,代皇帝行使家主、族长之责。若是由宗正寺打出皇族的旗号去赈灾,确实能够让皇族在民间的口碑暴涨。
而名门望族之所以得到百姓推崇,是诗书、是名声,读诗书才能明理,而名声却可以传家!
历代君王不敢动那些士族,便是因为只要动了这些士族,便会引起依仗他们书籍来学习的士林动荡,便会引起百姓生出异心。
士林中的寒士只能求士族才有书读、才有人为他们解惑,所以在某些个士族遇到麻烦时,群起声援。
地方百姓心向士族的原因则是士族富年不增税、灾年捐钱粮!只要有士族在,乡里乡亲的老百姓若是有个三灾五难、受到地方官府不公正待遇,便有乞讨求生存的门路,士族不在了,地方百姓去求谁主持公道?
士族在光鲜的阳光下,从来对老百姓干丧尽天狼的坏事,所以许多昌盛一时的家族倒了,可名声口碑好、深得寒士和百姓之心的士族依然存在!
可是古往今来的皇族子弟却很少在天灾发生时赈济灾民,这不是所有皇族子弟都狼心狗肺、不讲仁义,而是大家都怕有人借机上进谗言,说他们收买人心,最终惹来皇帝怀疑而被砍头。
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事情,谁还愿意去做?
但如果以整个皇族的名义去赈灾,就大不一样了,只因最先受益的,便是一国之君、一家之主的皇帝,然后才是皇族。
杨集这个建议的益处,杨坚、杨广自然知晓,杨坚向杨广沉声道:“盐州刺史杨温乃是观王长子,他清正廉洁、施政宽和,使得治下汉胡百姓各安其所,深得地方之心,立即将他征召回朝,担任宗正少卿,负责赈灾一事。”
“喏。”杨广连忙应了下来。
——————
求收藏、订阅、月票、推荐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