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添加到主屏幕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【海州事变】
海州总指挥王传拯享有盛名,很受部队拥戴,所以徐知诰就想拉拢他,正巧,海州团练使陈宣被免职,要回扬州,徐知诰就提前透漏消息,说要提拔王传拯为团练使。结果不知是什么原因,陈宣又被重新任命为海州团练使,而命令王传拯入朝来扬州。
也许是因海州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,是淮南势力的最北端,与中原王朝接壤,大概是为了安抚陈宣的情绪,亦或者是在中央给王传拯安排了更为重要的职务,总之,与之前的承诺有很大的出入。
但是,王传拯误会了,认为是陈宣从中挑拨陷害,于是就在冲动之下,诛杀陈宣,率领部众在海州打砸抢烧,随后率部向中原王朝(后唐)投降归顺。
消息传来,徐知诰深深自责,说是自己做得不对,使王传拯误会,并且没有为难王传拯的家眷,宣布其家眷无罪。
王传拯的叔叔王舆是光州刺史,王传拯派密探携带密信前往光州,想拉王舆下水。王舆将使节扣押,然后奏报扬州,并主动要求辞职避嫌。
徐知诰遂将王舆调入禁军,厚加抚慰。此举亦是一石二鸟,因为徐知诰在禁军中缺乏根基,少有亲信,通过这波操作,既能安抚王舆,同时又能通过王舆来控制禁军。王舆也真的就此成为了徐知诰的亲信,后来成为淮南地区一座最神秘监狱的“监狱长”
公元930年10月,徐氏集团的首席大谋士、为数不多的支持徐知询的元老严可求同志,不幸病逝。徐知诰又去除了一块儿心病。
徐知诰让自己的儿子徐景通出任兵部尚书、参知政事,进入扬州的权力核心,准备接替他坐镇扬州,而他本人则亲自回昇州,收拾徐氏集团的残余力量。
有人说徐知诰赴镇昇州,是为了致敬徐温,因为徐温就曾将长子徐知训留在扬州,然后亲自坐镇昇州。实际上是因为昇州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,昇州在手,扬州我有。要想确保扬州的安全,就必须把昇州攥在手中,就好比要想坐稳汴州,就必须控制澶州、魏州一样。
另外则要提拔自己的大谋士宋齐丘当宰相。但是宋齐丘认为自己资历浅且出身卑微,骤升相位,恐难以服众,于是就想出了以退为进的策略,由徐知诰配合来演戏。
宋齐丘先是请丧假,要回洪州安葬父亲。回到洪州后,就一头扎进九华山,住进应天寺,然后上疏请求在此隐居。
南吴皇帝杨溥下诏命他回京工作,不准隐居。
宋齐丘再上疏陈情,表示自己看破红尘,只求青灯古佛了此一生,望圣上成全。
然后徐知诰写信劝他回来主持工作,政府离不开您,我离不开您,人民离不开您……
宋齐丘再拒绝。
最后徐知诰派儿子徐景通亲自到九华山劝说。事不过三,徐景通三顾茅庐,宋齐丘这才非常“不情愿”地跟着徐景通返回扬州,被迫接受了高官厚禄,当人民公仆。
实际上宋齐丘非常贪恋官位,从来都不是淡泊名利的人,相反,他对于功名利禄有着几近变态的渴求,后来就因此与徐知诰闹掰,后文将会详叙。
徐知诰在离开扬州前,提拔了儿子徐景通和宋齐丘等亲信,这还不够,还有一块儿心病需要解决——徐知询。
此时恰逢洪州镇南军节度使徐知谏病逝,于是南吴朝廷就任命徐知询前往接替,并加封徐知询为东海郡王,承袭了父亲徐温的爵位。这样,徐知询就被发往洪州,离开了扬州。徐知诰当然不是放虎归山,因为此时徐知询身边左右全是徐知诰安插的亲信,就连徐知询的贴身警卫都是徐知诰的爪牙,徐知询只是从扬州囚徒变成了洪州囚徒,性命仍然握在徐知诰手中。
当徐知询来到洪州郊外,正巧遇见了徐知谏的送葬队伍。徐知询百感交集,抚摸着弟弟的棺材,失声痛哭,冲棺材说道:“咱俩是亲兄弟啊,你却勾结外人(徐知诰)来对付我。我并不怪你,可是……九泉之下,你有何面目见咱爹啊!”
左右闻者皆伤感落泪。
徐知诰在扬州提拔了自己的亲信,排除了异己分子(徐知询),稳定了扬州势力,随后便上疏辞职,请求回家养老。他今年刚刚44岁,退休养老是假,“回家”才是重点,因为他口中的“家”就是昇州。
于是,南吴傀儡皇帝杨溥命他当昇州镇海军、宣州宁国军两镇节度使,坐镇昇州,并总管全国实际事务,一切都与徐温的旧例相同;其子徐景通则留守扬州,手握全国武装部队(知中外左右诸军事,相当于“天下兵马大元帅”),两位嫡系谋士王令谋、宋齐丘则为宰相,辅佐徐景通。
一切都与徐知诰的计划一样。